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·谢里夫即将启程前往中国,参加即将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举行的系列重要会议。就在这关键的外交行程前夕,巴基斯坦政府做出了一项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决定——向中国电力企业一次性支付了高达1000亿卢比(约合3.6亿美元)的欠款。这一举措犹如一记响亮的回应,直接驳斥了国际上某些势力对\"一带一路\"倡议所谓\"债务陷阱\"的不实指控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笔资金是巴方从本就紧张的电力补贴预算中精打细算挤出来的,专门用于偿还中国参与的电力项目欠款。根据巴基斯坦财政部披露的最新数据,此次支付使得巴方对中资电力项目总欠款从4230亿卢比骤降至3230亿卢比,降幅高达近25%。对于一个正面临严峻经济挑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,能够如此果断地履行偿债义务,充分彰显了巴基斯坦对中巴战略合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承诺。
作为\"一带一路\"倡议的旗舰项目,中巴经济走廊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取得丰硕成果,特别是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效显著。中国企业在巴建设的多个大型能源项目,包括萨希瓦尔、卡西姆港等现代化燃煤电站,以及遍布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风力发电场,累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0兆瓦。这些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了巴基斯坦长期面临的电力短缺困境——过去许多地区每天要经历长达数小时的拉闸限电,如今供电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。据巴基斯坦国家电力监管局最新报告显示,巴方已累计向中资电力项目支付5.1万亿卢比,完成应付总额的92.3%。此次提前偿还的1000亿卢比款项,覆盖了分布在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的16个中资电力项目,其中包括多个采用超临界技术的环保型煤电厂和可再生能源项目。
展开剩余75%巴基斯坦此次积极主动的偿债行动背后,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。当前该国正面临通货膨胀高企、外汇储备吃紧等多重经济压力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又日益严苛。相比之下,中巴合作展现出独特的优势:中国提供的项目贷款利率更为优惠,还款期限更加灵活,完全不同于某些西方金融机构的苛刻条款。巴基斯坦央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,自2017年以来,对中资电厂的各项支付始终严格履行合同约定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还款创新性地采用人民币结算,这得益于两国央行在2024年10月续签的规模达3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。这一金融安排使巴方得以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,有效缓解了外汇储备压力,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结算渠道。
\"一带一路\"倡议在巴基斯坦的积极成效已经得到充分验证。随着中资电力项目陆续投入运营,当地工业生产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巴基斯坦工商业联合会的研究报告指出,制造业平均开工率已从过去的50%提升至85%以上,许多企业实现了24小时连续生产。居民生活质量也大幅提升,主要城市每日停电时间由4-6小时缩短至不足1小时。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在经济增长数据上——2023年巴基斯坦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.2%,创下近十年新高。除电力领域外,包括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、瓜达尔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样成效显著。以瓜达尔港为例,项目本地化率超过70%,中方企业还为当地培养了近万名涵盖设备操作、工程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,真正实现了从\"输血\"到\"造血\"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。
针对西方媒体反复炒作的\"债务陷阱论\",事实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击。仔细分析巴基斯坦的外债结构可以发现,中国贷款仅占其外债总额的不到10%,远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黎俱乐部债权人的占比。更为关键的是,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具有明确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·伊克巴尔在接受采访时强调,所谓\"债务陷阱\"实际上是\"事实陷阱\",因为批评者刻意忽视了项目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。数据显示,中巴经济走廊已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3.7万个,对GDP的贡献率稳定在2%左右。世界银行最新评估报告也指出,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使巴基斯坦年度经济增长率提升了1.5个百分点。
夏巴兹·谢里夫总理此次访华行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按照既定安排,他将于8月30日抵达天津,出席8月31日至9月1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,期间还将参加中巴投资论坛。分析人士普遍预期,双方将重点商讨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建设规划,特别是在产业园区、现代农业和矿产开发等新领域的合作。此次提前偿还电力项目欠款的举措,无疑为即将举行的高层会谈营造了良好氛围。
展望未来,中巴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巴基斯坦商务部正在制定针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多元化战略,重点推动芒果、大米等优质农产品和纺织品的对华出口。与此同时,中国新能源企业也计划扩大在巴投资规模,在信德省和俾路支省建设更多太阳能和风能项目。特别值得称道的是,中巴双方建立的联合监督机制确保了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——从设备采购到劳工权益保障,每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监管。即使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,巴基斯坦政府仍额外拨付80亿卢比支持中国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,这种诚意令人动容。
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,\"一带一路\"倡议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,惠及全球60%以上的人口。巴基斯坦的实践生动证明,这一倡议绝非某些西方媒体渲染的\"地缘政治工具\",而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。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巴基斯坦规划部预测到2030年,走廊项目对GDP的年度贡献率将提升至3.5%。正如巴基斯坦媒体所言:\"铁杆友谊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在共同发展中淬炼的真金。\"这次1000亿卢比的还款行动,正是这种友谊的最新见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