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总理莫迪对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采取了一项颇具深意的\"首轮实质性\"反击措施,其政策覆盖面之广令人玩味——不仅将美国的运动品牌巨头Nike、牛仔服饰鼻祖李维斯(Levi Strauss)纳入打击范围,还同时波及欧洲快消品牌Zara、H&M以及日本休闲服饰代表优衣库等国际知名企业。这种看似\"无差别覆盖\"的关税政策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?
美印贸易关系近年来正经历着从合作到对抗的显著转变,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博弈日趋白热化。这场贸易争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特朗普2017年上任后推行的\"美国优先\"政策。2018年3月,美国政府以\"国家安全\"为由,对印度输美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加征25%和10的惩罚性关税,这一决定直接导致印度相关产业出口额锐减15%。作为对等回应,印度政府于2019年6月宣布对28类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,清单中既包括象征美国文化的苹果产品,也涵盖了杏仁、核桃等农产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在主张多边主义的拜登政府时期,美国对印度的贸易施压也并未真正缓解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持续要求印度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,并在电子商务、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做出更多让步。而随着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,美方对印贸易政策更趋强硬——先是援引\"对等关税\"原则对印度商品加征26%关税,后又以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追加25%关税,使得部分商品对美出口综合税率突破50%大关。尽管莫迪政府多次通过外交渠道寻求协商,但美方的回应始终消极而强硬。
展开剩余49%在外部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,印度国内保护本土产业的声浪也日益高涨。面对这一复杂局面,莫迪政府推出了一套看似自相矛盾却暗藏玄机的税收政策:一方面将售价低于29美元的服装商品及服务税(GST)从12%大幅下调至5%,另一方面却将售价超过29美元的服装与鞋类税率从12%提升至18%。这项政策表面上是为简化税制、刺激内需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,实则暗含深意——通过降低平价商品税率来鼓励民众购买本土产品,同时通过提高高端商品税率来抑制进口品牌。
深入分析可见,在印度高端服装市场(单价29美元以上区间),国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8%。莫迪政府的税率调整精准锁定了这些外资企业,包括美国的Nike、Gap,欧洲的Zara、H&M,以及日本的优衣库等行业巨头。这种看似\"
[继续输出后续内容...]
发布于:天津市瑞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